黃河大峽谷景區(qū)
早晨8點(diǎn)半來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景區(qū)。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位于有著“塞上明珠”之稱的吳忠市。是黃河上游最后一道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稱。景區(qū)內(nèi)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十里長峽、鳥島、牛首山西寺、中華黃河壇等眾多景點(diǎn)坐落在黃河兩岸,讓人目不暇接,集中展現(xiàn)了黃河文化、西夏文化以及塞上江南風(fēng)光。
河流九曲匯青銅,峭壁凝暉夕照紅。十里長峽山水相依,兩岸懸崖峭壁,奇景紛呈。睡佛山、鳥島、天書閣、古石刻等景觀目不暇接,每一個景點(diǎn)都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景觀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銅峽。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黃河上游建立最早的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結(jié)束了寧夏兩千多年來無壩引水的歷史。秦渠、漢渠、唐徠渠等九大干渠之首匯集于青銅峽,充分利用黃河水資源實(shí)施自流灌溉,極大地推動了寧夏工農(nóng)業(yè)以及經(jīng)濟(jì)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寧夏川”的美譽(yù)。
慈祥母親河,佛祖百塔林。青銅峽108塔始建于西夏時期,是國家級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喇嘛塔群,坐落于黃河岸邊,依山傍水,分階而建,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數(shù)排列,構(gòu)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108塔是以消除人生煩惱和災(zāi)難、祈求平安與幸福為寓意的藏傳佛教紀(jì)念塔,它以其獨(dú)特的建筑格局、神秘的西夏歷史和深遠(yuǎn)的佛教文化聞名遐邇,屹立于世界眾塔之中。
1958年,黃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攔河大壩開工建設(shè),1960年,在青銅峽黃河上修筑了一座高42,7米,長697米的攔河大壩,并同時建成了裝機(jī)30.5萬千瓦的中國唯一一座閘墩式水電站,形成了一座容量為600萬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峽谷型水庫,南有都江堰 ,北有青銅峽。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黃河上游建立最早的工程之一,它的建成結(jié)束了寧夏兩千多年來無壩引水的歷史。秦渠、漢渠、唐徠渠等九大干渠之首匯集于青銅峽,充分利用黃河水資源實(shí)施自流灌溉,極大地推動了寧夏工農(nóng)業(yè)以及經(jīng)濟(jì)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成就了“天下黃河富寧夏、塞上江南寧夏川”的美譽(yù)。
8點(diǎn)47分到碼頭,船上只有我們一個團(tuán)隊,上船后船就開了。
泛舟游覽和領(lǐng)略西北黃河自然風(fēng)光。
能看到108塔,乘船時間15分鐘。
唐徠渠,青銅峽扼黃河之喉,是黃河上游最后一道峽谷,歷來就流傳著大禹用青銅斧劈開牛首山的美麗傳說。勤勞淳樸的中國人總會以美好的傳說來激發(fā)艱難生存的勇氣。通過對黃河古道的科學(xué)勘測,專家們判斷,唐徠渠很可能是遠(yuǎn)古時期黃河未曾在牛首山改道前的一條流域岔道。黃河主河道后來改道,但是這條岔道卻一直延綿至今,演變成了今天的唐徠渠。唐徠渠又名唐渠,建于唐武則天年間,后經(jīng)各代整修,渠口開在青銅峽旁,經(jīng)青銅峽、永寧、銀川、賀蘭等縣向北流去,到平羅縣終止,全長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條,灌田90萬畝, 最寬處30多米 最窄處5米 平均寬度24米,居銀川平原十四條大渠之首。
秦渠相傳因始鑿于秦而得名。渠口在青銅峽北,引黃河水向東北流經(jīng)吳忠市到靈武市。秦渠又名北地東渠,據(jù)說這個名稱也與它位于北地郡的黃河以東有關(guān)。歷史上北地郡的建制,雖然一直延續(xù)到唐,但其轄地達(dá)到寧夏平原的,只有秦、漢時期的北地郡。據(jù)說秦還在河西穿鑿渠道,后人稱為北地西渠。
青銅峽大峽谷是由賀蘭山余脈、牛首山相夾而形成,全長8.6公里,谷寬800——600米,谷深200米,最窄處90米,素有“塞上三峽”、“黃河小三峽”之譽(yù)。這里有古今水工的倩影、有鳥島與觀音安坐的祥瑞、有天書懸壁,響號警世,牛首鐘聲的景韻、有濱河依山坳的“世外桃源”。觀音臺、世外桃源、三道溝、睡佛山、青銅峽石刻,兩岸山石“土色如金”,峽谷在藍(lán)天碧水中互相映襯,呈現(xiàn)出青銅的顏色故名。
塔林寺
108塔位于青銅峽黃河大峽谷西岸,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塔群之一,其歷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值為游人所矚目,整個景區(qū)內(nèi)以108塔為主體,建有三個專題區(qū):南邊為塔林寺,中為保護(hù)核心區(qū)108塔,北邊為塔林博物館,總面積:6980平方米,通過古塔群遺址、雕塑和室內(nèi)的彩繪、題詞文字說明等方式濃縮西域佛教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構(gòu)成佛教文化的整體景觀體系和文化體系。108塔始建于西夏時期的佛教紀(jì)念性的建筑。以黨項(xiàng)族為主體的西夏王朝建立后,佛教成為其主要的宗教信仰。不足二百年歷史的西夏佛教,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而且有著鮮明的地域、民族特色。西夏佛教深受中原影響,在與吐蕃交往中,藏傳佛教在西夏又得以迅速傳播和弘揚(yáng),特色鮮明的西夏佛教,不僅是中國佛教文化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為世界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極為珍貴的遺蘊(yùn)。
108這個數(shù)字在佛教中是最吉祥的數(shù)字、它取自36天罡星、72地煞星,兩數(shù)相加為108,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一年十二個月,24節(jié),72侯。三數(shù)相加也為108,佛教就有人認(rèn)為,人的一生中有108種煩惱,觀108塔,可解除人們的108種煩惱,為了去除眾多煩惱,善男信女還會戴108顆貫珠,誦經(jīng)108遍,敲鐘108響。據(jù)說,只要上了塔,圍繞塔轉(zhuǎn)三圈,遍可消除煩惱,帶來吉祥和好運(yùn)。古往今來,建塔立廟皆有一定來由,那么108塔為何而建呢?傳說古代這一段黃河有兇龍出現(xiàn),興風(fēng)作浪,破壞莊家,淹沒房屋,殃及百姓,于是人們不惜一切代價,集資建立了108塔,以鎮(zhèn)龍為兇,建塔是想化兇為吉,變害為利,但愿風(fēng)調(diào)雨順。
大禹文化園,總建筑面積13190平方米,建筑風(fēng)格為仿漢代建筑,總體布局分為“一核”“一軸”、“兩翼”。“一核”為水路交通轉(zhuǎn)換核;“一軸”為建筑景觀中軸線,這一軸線上建有碼頭、廣場、牌樓、入口大門、鐘樓、鼓樓、明堂、大殿;“兩翼”作為主軸上建筑與文化延伸及視覺延伸,建有河圖洛書、九州苑、大禹雕像。整體建筑高度由西向東逐級增高,高差31.05米,形成錯落有序的布局。大禹,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向自然宣戰(zhàn)并取得輝煌成就的第一人 ,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華夏文明的始祖之一,作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集合體,幾千年來大禹就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生生不息,“天覆其蒼,地載其黃”,今天,在大峽谷的黃河岸邊,層層疊疊的大禹文化園將為我們再度打造出一座屬于中華民族的豐碑與精神家園。
- 寧夏自由行五日旅游攻略
- 美麗西域?qū)幭男?/a>
- 黃河大峽谷景區(qū)
- 1 5A級旅游景區(qū)-少林寺游記 24P
- 2 南孔圣地-衢州 25P
- 3 潮州古城(牌坊街) 27P
- 4 潮州古城 35P
- 5 5A級旅游景區(qū)-孫中山故居紀(jì)念館 18P
- 6 5A級旅游景區(qū)-肇慶星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七星巖) 32P
- 7 5A級旅游景區(qū)-肇慶星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鼎湖山) 21P
- 8 5A級旅游景區(qū)-丹霞山 25P
- 9 5A級旅游景區(qū)-廬山 43P
- 10 廬山-東林寺 37P
- 11 蘭亭 16P
- 12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 52P
- 13 禪意小鎮(zhèn)拈花灣 11P
- 14 5A級旅游景區(qū)-無錫影視城 34P
- 15. 黃河大峽谷景區(qū) 15P
- 16 5A級旅游景區(qū)-白帝城·瞿塘峽景區(qū) 55P
- 17 5A級旅游景區(qū)-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qū) 48P
- 18 錢江源旅游風(fēng)景區(qū) 41P
- 19 莫高窟游記 39P
- 20 5A級旅游景區(qū)-天山天池 25P
- 21 5A級旅游景區(qū)-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qū) 19P
- 22 5A級旅游景區(qū)-可可托海 29P
- 23 5A級旅游景區(qū)-喀納斯 50P
- 24 寧波五龍?zhí)讹L(fēng)景名勝區(qū) 20P
- 25 周恩來紀(jì)念館 25P
- 26 臨安大明山 59P
- 27 5A級旅游景區(qū)-玉龍雪山 22P
- 28 5A級旅游景區(qū)-上海野生動物園 69P
- 29 5A級旅游景區(qū)-湘潭韶山旅游區(qū) 27P
- 30 5A級旅游景區(qū)-太姥山風(fēng)景區(qū) 25P
- 31 5A級旅游景區(qū)-鼓浪嶼 33P
- 32 5A級旅游景區(qū)-響沙灣 36P
- 33 5A級旅游景區(qū)-昆明市石林風(fēng)景區(qū) 37P
- 34 5A級旅游景區(qū)-周莊 31P
- 35 5A級旅游景區(qū)-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 37P
- 36 5A級旅游景區(qū)-黃鶴樓公園 23P
- 37 5A級旅游景區(qū)-沈園 20P
- 38 5A級旅游景區(qū)-紹興魯迅故里 31P
- 39 5A級旅游景區(qū)-廿八都鎮(zhèn) 36P
- 40 5A級旅游景區(qū)-江郎山 37P
- 41 5A級旅游景區(qū)-無錫市靈山景區(qū) 25P
- 42 5A級旅游景區(qū)-三清山 60P
- 43 5A級旅游景區(qū)-武夷山 23P
- 44 5A級旅游景區(qū)-留園 22P
- 45 5A級旅游景區(qū)-張家界武陵源 34P
- 46 5A級旅游景區(qū)-南潯古鎮(zhèn) 26P
- 47 5A級旅游景區(qū)-西塘古鎮(zhèn) 36P
- 48 5A級旅游景區(qū)-烏鎮(zhèn)古鎮(zhèn)東柵 31P
- 49 5A級旅游景區(qū)-烏鎮(zhèn)古鎮(zhèn)西柵 25P
- 50 5A級旅游景區(qū)-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24P
- 51 5A級旅游景區(qū)-千島湖風(fēng)景區(qū) 24P
- 52 5A級旅游景區(qū)-喀什噶爾古城 30P
- 53 5A級旅游景區(qū)-三坊七巷 28P
- 54 5A級旅游景區(qū)-中華麋鹿園 22P
- 55 5A級旅游景區(qū)-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43P
- 56 5A級旅游景區(qū)-衡山旅游風(fēng)景區(qū) 27P
- 57 5A級旅游景區(qū)-天臺山旅游風(fēng)景區(qū) 16P
- 58 5A級旅游景區(qū)-杭州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 42P
- 59 5A級旅游景區(qū)-水洞溝 44P
- 60 5A級旅游景區(qū)-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 23P
- 61 5A級旅游景區(qū)-沙湖 39P
- 62 5A級旅游景區(qū)-小七孔 16P
- 63 5A級旅游景區(qū)-梵凈山 13P
- 64 5A級旅游景區(qū)-鎮(zhèn)遠(yuǎn)古鎮(zhèn) 15P
- 65 5A級旅游景區(qū)-嘉興市南湖區(qū)南湖旅游區(qū) 17P
- 66 溪口-巖頭古村 17P
- 67 溪口-雪竇山景區(qū) 6P
- 68 5A級旅游景區(qū)-溪口風(fēng)景區(qū) 17P
- 69 寧波老外灘 22P
- 70 湖州南太湖 15P
- 71 水口茶文化旅游景區(qū) 10P
- 72 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 19P
- 73 寧波三江口 17P
- 74 5A級景區(qū)-張掖丹霞地質(zhì)公園 28P
- 75 翡翠湖-處于初步開發(fā)免費(fèi)開放狀態(tài)的景區(qū) 14P
- 76 5A級景區(qū)-酒泉市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 16P
- 77 茶卡鹽湖 41P
- 78 5A級景區(qū)-青海湖 16P
- 79 5A級景區(qū)-塔爾寺 9P
- 80 莫高窟第61窟 5P
- 81 莫高窟第96窟 8P
- 82 莫高窟第71窟 5P
- 83 莫高窟17、331、292窟 10P
- 84 莫高窟第29窟 1P
- 85 5A級旅游景區(qū)-嘉峪關(guān) 26P
- 86 把敦煌故事講給世界聽 4P
- 87 九龍湖風(fēng)景區(qū) 34P
- 88 5A級旅游景區(qū)-神仙居景區(qū) 32P
- 89 晉祠 30P
- 90 山西王家大院 19P
- 91 5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在壺口聽黃河咆哮 11P
- 92 北岳恒山 36P
- 93 關(guān)帝廟 30P
- 94 5A級旅游景區(qū)-五臺山 20P
- 95 5A級旅游景區(qū)-云岡石窟 7P
- 96 千古鹽池 6P
- 97 恒山懸空寺 25P
- 98 5A級旅游景區(qū)-雁門關(guān) 20P
- 99 5A級旅游景區(qū)-平遙古城 21P
- 100 5A級旅游景區(qū)-天臺山景區(qū) 18P
- 101 寧夏-黃河軍事文化博覽園 18P
- 102 花港觀魚 23P
- 103.雷峰塔 36P
- 104 凈慈寺 13P
- 105.5A級景區(qū)--黃果樹風(fēng)景名勝區(qū) 49P
- 106 龍游旅游2 39P
- 107 龍游旅游1 46P
- 108 芬芳社里—沐塵畬族鄉(xiāng)社里村 52P
- 109 風(fēng)崖谷 23P
- 110.5A級旅游景區(qū)-寧波天一閣.月湖景區(qū)續(xù) 30P
- 111.5A級景區(qū)-寧波天一閣.月湖景區(qū) 71P
- 112 重游杭州 52P
- 113.5A級旅游景區(qū)-橫店影視城 29P
- 114.磐安尖山烏石村 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