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漫游】定陶法源寺
春日訪古
冒溪
春日哪里去?周邊防古跡。
莫言志高遠(yuǎn),眾生化菩提!
左山禪寺位于定陶馬集鎮(zhèn)西南,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淵源的千年古剎。
隋朝名法源寺,唐改為龍興寺,北宋又改稱興化禪院,為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寺院。
據(jù)《山東通志》載:“山南即舊州治(左城),崗阜連屬。林木交映?!碑?dāng)年寺院高大宏偉,古樹參天,林木成蔭,風(fēng)景宜人。
春秋時(shí)期的左丘明(左氏春秋的作者)葬于左山。后人有“前賢磊落在春秋,爽氣蔥蘢耀帝邱,太史已隨山木古,殘陽猶照左山頭”的詩句。
“左崗林樾”也成為定陶古八大景之一。
左山寺之所以著名,還因?yàn)樗轮胁赜蟹鸾淌ノ铩ü夥鹕崂?
定光佛又稱錠光佛、燃燈佛,佛經(jīng)《大智度論》里說他出生時(shí),周身放光,亮如明燈,故名“燃燈”。在佛教諸體系中,定光佛為前世佛,與現(xiàn)世佛釋迦牟尼佛、來世佛彌勒尊佛共同組成以時(shí)間為序的豎三世佛。在大乘佛教中,既有按時(shí)間分的豎三世佛,還有按空間分的橫三世佛:中央娑婆世界為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為阿彌陀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為藥師佛,豎三世佛與橫三世佛構(gòu)成佛教的縱橫時(shí)空體系。
傳說如來佛還是孩提時(shí),曾經(jīng)將青蓮花供養(yǎng)燃燈佛,燃燈佛對他授記(預(yù)言)道:“經(jīng)過九十一劫后叫賢劫,那時(shí)你會成佛,號釋迦牟尼”。
左山寺供奉佛祖舍利始于隋朝。隋文帝楊堅(jiān)篤信佛教,大興佛事,下詔各州郡建造舍利塔,在曹州(現(xiàn)菏澤市)建的舍利塔就在法源寺(現(xiàn)左山寺)。仁壽二年(602年),隋文帝遣使奉送定光佛舍利六顆,封于石匣,安奉在法源寺舍利塔下。佛祖舍利在佛教中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圣物,因而受到佛教信徒的頂禮膜拜,法源寺從此聲名顯赫。
歷史上舍利塔曾幾度修葺,尤其在北宋慶歷年間進(jìn)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重建。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舍利塔傾圮,興化禪院智隆和尚發(fā)下宏愿,要重修佛塔,光大佛門,就懷藏舍利,廣募四方。慶歷五年(1045年),智隆和尚化緣來到京都汴梁(現(xiàn)開封市),將舍利供奉在入住的寺廟里,觀者如潮,轟動京城。消息傳至朝中,智隆和尚的志愿感動了仁宗皇帝,仁宗皇帝下詔迎接舍利入宮,朝夕供奉。后命內(nèi)官溫士良護(hù)送舍利安奉故地,諭令曹州知府任中師重建舍利塔,擴(kuò)建興化禪院。工程竣工后,仁宗皇帝御書塔名“寶乘”,賜以金匾。 擴(kuò)建后的興化禪院廟宇高聳,房屋二百多間,規(guī)模達(dá)到鼎盛。每當(dāng)清晨將曙,興化禪院的鐘聲遙傳方圓數(shù)里,余音繚繞,蔚為壯觀,“興化晨鐘”遂成為古曹州八大景之一。
“文革”期間,寺院遭到嚴(yán)重破壞,現(xiàn)僅保存石碑50余塊。以其中北宋時(shí)期的透玲碑最為珍貴,該碑高2.2米,寬1米,上有“左山寺”三字,中間有三個(gè)圓孔,上下相距0.5米,無論從哪個(gè)孔往同一方向看,效果完全相同,由此可見古代藝人的別具匠心。該碑與龍王廟、白衣奶奶廟的位置呈三角形,看去卻如一條直線,故民間有“向南望到南天門(白衣奶奶廟),向北望到九龍?zhí)叮埻鯊R)”的說法。
重修的大雄寶殿重檐歇山式,高大雄偉,比例適度,裝飾華麗精細(xì),殿內(nèi)用楠木雕刻的釋迦牟尼、阿難、迦葉,刀法純熟,構(gòu)思精細(xì),姿態(tài)優(yōu)美,神態(tài)逼真。
左山禪寺歷史上可謂高僧輩出,唐朝高僧趙州從諗和尚最初就是從龍興寺(現(xiàn)左山寺)落發(fā)出家。
趙州和尚,又稱從諗禪師,俗姓郝,曹州(現(xiàn)菏澤市)郝鄉(xiāng)人,后因久居趙州(現(xiàn)石家莊趙縣),被稱為趙州和尚。從諗禪師曾在池州南泉寺普愿禪師門下參禪,因體悟心法禪機(jī),受到普愿的嫡傳,成為南泉普愿禪師的法嗣。他離開南泉后參訪各地,直到晚年才到趙州的觀音院(現(xiàn)柏林禪寺)居住傳法。趙州和尚在趙州一帶傳法40余年,于唐乾寧四年(897年)圓寂,世壽120歲,后皇帝謚“真際大師”。從諗?shù)亩U法為世人所重,《景德傳燈錄?趙州和尚傳》謂:“師之玄言布于天下,時(shí)謂趙州門風(fēng),皆悚然信伏矣”。
現(xiàn)任主持上一下來法師,慈眉善目,談吐睿智,應(yīng)眾居士拜請,從山西五臺來至左山寺。在一年多的時(shí)間里,殫精竭慮,一磚一瓦,苦心經(jīng)營。得到了菏澤市政府和定陶區(qū)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大德善信的大力支持。率四眾弟子,先后重建了兩棟寮房、念佛堂、齋堂、山門、古井石亭、天王殿、放生池、兩座佛塔等。
【延伸閱讀】
《左山禪寺定位考疑詳細(xì)地點(diǎn)》
漢代古乘氏縣(今巨野龍堌鎮(zhèn)西南清涼寺、張表集、馬營里一帶,詳細(xì)地點(diǎn)有待考證)之南部的汶上集鎮(zhèn)西窯廠發(fā)現(xiàn)有記載左山寺的《唐碑》,北魏太和乘氏縣(今菏澤城西偏南處,劉宋廢后、北魏太和十二乘氏縣從北魏太和十二年設(shè)置到金大定六年撤縣,歷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金八朝678年,再沒有設(shè)置乘氏縣,今有古乘氏縣城遺址)之南部的馬集鎮(zhèn)郭莊處的左城,在《菏澤市地圖》上看:(巨野縣龍堌鎮(zhèn)的)古漢乘氏縣古城和(成武縣汶上集鎮(zhèn))西窯廠(距政府駐地西1公里)的連線與(今菏澤城)北魏乘氏縣古城和(定陶縣馬集鎮(zhèn))郭莊的連線基本平行,好像平行移動一般,從定陶的東部平移到定陶的西部,兩線的長短也相當(dāng),只不過汶上集鎮(zhèn)的左山寺(筆者語,倘若有的話)的地點(diǎn)有待考證,地點(diǎn)有不確定性。
這咋能么巧合?難道不值得有關(guān)專家學(xué)者探究嗎?
古唐碑和左花堌堆
陶丘的論述:《漢典 》:
(1)兩重的山丘。《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者,名陶丘?!?郝懿行 義疏:“陶從陶,陶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
(2)古地名。在今山東定陶西北?!稌び碡暋罚骸皩?dǎo)沇水 ,東流為濟(jì),入于河 ,溢為滎,東出于陶丘北?!?孔穎達(dá)疏引郭璞曰:“今 濟(jì)陰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后漢書·明帝紀(jì)》:“ 陶丘之北,漸就壤墳,故薦嘉玉絜牲,以禮河神。” 李賢注引孫炎曰:“形如累兩盂也?!?
(3)復(fù)姓。 春秋齊有大夫陶丘德 ;漢侍御陶丘仁 。見《通志·氏族三》?!墩f文解字》:陶丘,又名斧丘、釜丘,兩重的山丘。
這就說明:遠(yuǎn)古時(shí)期的陶丘中間有敦(堌堆)丘,外圍一周有類似大堤的土丘 ,當(dāng)然堤丘高低不平,堤丘和敦丘之間有古菏水、古汶水、古趙王河等等。這里不談古陶丘的南、北、西方的堤丘,而談陶丘之左(東)的堤丘,是不是叫陶左丘,或左丘或左山呢?,當(dāng)然這個(gè)左丘包過左花堌堆、瓦崗寨遺址、寶峰禪寺堌堆、羅漢堌堆、崗子祝樓、玉皇廟堌堆等等所代表的高丘地帶。唐開元年間此地至少還有8米以上丘陵存在(開元唐碑可做為佐證,現(xiàn)存于成武縣文化局),隨著歷朝歷代的水患淤積,陶丘之左的堤丘即左丘被洪水基本淤平,因西面的地勢高,左山之寺隨時(shí)向西沿堤丘遷移,這就演變成現(xiàn)在的馬集鎮(zhèn)的左山寺。
定位參照物
左山寺的定位參照物是以古乘氏縣做參照物,還是以左城、左山、左丘明生活地點(diǎn)作參照物,如若以左城定左山,以左山再定左山寺,那左山寺就應(yīng)在定陶的馬集鎮(zhèn);如若以乘氏縣古城的遠(yuǎn)近定左山寺,以漢朝乘氏縣古城地定位左山寺,那左山寺應(yīng)該在成武縣的汶上集鎮(zhèn)。以北魏太和乘氏縣古城地定位左山寺,那左山寺應(yīng)該在定陶縣的馬集鎮(zhèn);若以左丘明生活地定位左山寺,左丘明為魯國史官,成武縣汶上集鎮(zhèn)為魯國的可信度要比定陶縣馬集鎮(zhèn)的要高,因定陶縣馬集鎮(zhèn)在左丘明時(shí)代應(yīng)為曹國地,這樣看來左丘明是魯國人而不是曹國人,左山寺應(yīng)在成武汶上集鎮(zhèn)。左山寺建于漢代已無可爭議。
左崗而定左山
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前,在今成武縣汶上集鎮(zhèn)就有左山寺,而臨濟(jì)大師是公元742年出生,他名義玄,離狐南華人(今曹縣安仁集),安仁集距定陶馬集鎮(zhèn)郭莊與成武汶上集鎮(zhèn)西窯廠的距離非常接近,均在30里左右。而馬集鎮(zhèn)郭莊村的左山寺在東漢稱堂林寺,在隋朝稱法源寺,唐朝叫龍興寺,在宋、元時(shí)期仍名興化禪院,明代仍稱興化禪寺,又名左山寺,從這點(diǎn)看出定陶馬集鎮(zhèn)的左山寺只在明朝以后成名,以前從沒叫過左山寺,只有清朝學(xué)者考證左城、左崗而定左山,再有左山寺之名。
馬寺是否是左山寺
據(jù)《成武縣地名志》和《董氏族譜》記載:董希圣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因村西當(dāng)時(shí)是過古濟(jì)水河去成武的交通要口,時(shí)常停船,故村名為董口。董口村位于汶上集鎮(zhèn)東南4公里,其西鄰就是古濟(jì)水河道。筆者認(rèn)為:臨濟(jì)大師也可能在這里的寺院里修行,離此處最近的寺院當(dāng)屬寶峰禪院——即寶峰禪寺,該寺敬拜的為西天佛祖。相傳此高丘出過寶物(是否是舍利子呢,筆者心想),故稱寶峰寺,后馬氏建寺又稱馬寺。馬寺是否是左山寺有待考證。
是否與左丘明有關(guān)
汶上集鎮(zhèn)有許多左氏、邱氏人家居住,是否也與左丘明有關(guān)呢,只得人們深思和探究。汶上集鎮(zhèn)北部陳前朱樓等村仍傳七十二眼井和七十二座廟的故事,這些是否也與左山寺和臨濟(jì)大師有關(guān)呢?筆者近期隨成武縣同仁搞文物普查所知。
(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
- 1 參加慈溪市山東(菏澤)商會成立慶典 78P
- 2 蘇州博物館 76P
- 3 走訪泰安市菏澤商會 68P
- 4 【日照學(xué)黨建之八】莒縣沭河濕地公園 52P
- 5 【日照學(xué)黨建之七】莒縣博物館 96P
- 6 【日照學(xué)黨建之六】凱達(dá)物流,瀚森園林,莒國古城展廳 54P
- 7 【日照學(xué)黨建之五】莒縣龍山鎮(zhèn)嗡嗡樂園,城陽街道岳家村公心文化 45P
- 8 【日照學(xué)黨建之四】陳疃鎮(zhèn)黨性教育基地,1971研學(xué)實(shí)踐教育基地 59P
- 9 【日照學(xué)黨建之三】不老山生態(tài)文化村,鳳凰錯(cuò)藝術(shù)鄉(xiāng)村 50P
- 10 【日照學(xué)黨建之二】東港供銷社黨委,江豪國際家居館 34P
- 11 【日照學(xué)黨建之一】石臼街道銀海社區(qū),國際財(cái)富中心 51P
- 12 【走馬觀花】滕州荊河公園、龍泉廣場 57P
- 13 【走馬觀花】驩城更名廣場、薛城奚仲廣場 41P
- 14 【走馬觀花】中捷產(chǎn)業(yè)園、愛旅房車公司、滄州鐵獅子 58P
- 15 【走馬觀花】安徽碭山看梨花 36P
- 16 【走馬觀花】毛遂墓、薛國故城、孟嘗君陵園 46P
- 17 【走馬觀花】水泊梁山走一走 99P
- 18 【走馬觀花】徐州珠山“好人園” 50P
- 19 【武漢訪友之十】大別山——西九華山掠影 67P
- 20 【武漢訪友之九】西九華山——留夢河谷 49P
- 21 【武漢訪友之八】湖北麻城烈士陵園 64P
- 22 【武漢訪友之七】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里面轉(zhuǎn)一轉(zhuǎn) 76P
- 23 【武漢訪友之六】逸夫博物館看地球滄海桑田 89P
- 24 【武漢訪友之五】逸夫博物館看生命起源與進(jìn)化 97P
- 25.【武漢訪友之四】中國地大特色礦物精品展 91P
- 26 【武漢訪友之三】黃鶴樓 87P
- 27 【武漢訪友之二】隨州博物館 77P
- 28.【武漢訪友之一】隨州曾侯乙墓 55P
- 29.我要去內(nèi)蒙之十:天下第一關(guān)——山海關(guān) 43P
- 30 我要去內(nèi)蒙之九: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71P
- 31.我要去內(nèi)蒙之八:沈陽故宮博物院(2) 73P
- 32.我要去內(nèi)蒙之七:沈陽故宮博物院(1) 76P
- 33 我要去內(nèi)蒙之六:劉老根大舞臺 43P
- 34 我要去內(nèi)蒙之五:塔敏查干沙漠 50P
- 35.我要去內(nèi)蒙之四:通遼大青溝景區(qū) 51P
- 36 我要去內(nèi)蒙之三:阿魯科爾沁旗吃午飯 40P
- 37 我要去內(nèi)蒙之二:七鍋山地質(zhì)公園 90P
- 38 我要去內(nèi)蒙之一:過赤峰市巴林右旗 58P
- 39.宿遷項(xiàng)王故里一游 82P
- 40 參觀江蘇洋河酒業(yè)集團(tuán) 79P
- 41.游覽洪澤湖濕地公園 73P
- 42 到雙溝酒廠參觀學(xué)習(xí) 79P
- 43.【曲阜一日游】游孟府 82P
- 44.【曲阜一日游】游孟廟 98P
- 45 【太行山二日游】紅豆峽 99P
- 46 【太行山二日游】八泉峽 99P
- 47 【亳州一日游】中藥材市場、青瓷潭酒廠 33P
- 48 【亳州一日游】曹操地下運(yùn)兵道 50P
- 49 【亳州一日游】華祖庵(華佗紀(jì)念館) 45P
- 50 【亳州一日游】廟會廣場(老錢莊) 21P
- 51 【亳州一日游】花戲樓(大關(guān)帝廟) 64P
- 52 【菏澤漫游】菏澤帝堯陵 32P
- 53 【菏澤漫游】趙王河公園 29P
- 54 【菏澤漫游】鄆城水滸好漢城 80P
- 55 【菏澤漫游】鄆城唐塔 11P
- 56 【菏澤漫游】鄆城黨校的五天幸福生活 87P
- 57 【菏澤漫游】巨野去看農(nóng)民畫(昌邑故城、付氏民居) 76P
- 58 【菏澤漫游】巨野博物館 95P
- 59 【菏澤漫游】巨野花冠酒業(yè) 60P
- 60 【菏澤漫游】巨野金山公園 67P
- 61 【菏澤漫游】單縣呂后廟 27P
- 62 【菏澤漫游】湖西“小延安”——張寨 45P
- 63 【菏澤漫游】單縣湖西革命歷史紀(jì)念館 36P
- 64 【菏澤漫游】單縣牌坊廣場 63P
- 65 【菏澤漫游】單縣浮龍湖 90P
- 66 【菏澤漫游】定陶成??磯L 51P
- 67 【菏澤漫游】定陶仿山堌堆 17P
- 68 【菏澤漫游】定陶七股栢林 14P
- 69. 【菏澤漫游】定陶法源寺 32P
- 70 【菏澤漫游】定陶黃店看玫瑰 60P
- 71 【菏澤看牡丹】中國牡丹園 68P
- 72 【菏澤看牡丹】曹州牡丹園 57P
- 73 【菏澤看牡丹】曹州百花園 67P
- 74 【冠縣一游】 武訓(xùn)先生紀(jì)念館 48P
- 75 【冠縣一游】 中華第一梨園 52P
- 76 【徐州一日游】 賈汪區(qū)馬莊 33P
- 77 【徐州一日游】 潘安水鎮(zhèn) 63P
- 78 【徐州一日游】 墨上集民俗文化園 83P
- 79 【徐州一日游】 豐縣漢皇祖陵 34P
- 80 【南京二日游】之四 古秦淮 68P
- 81.【南京二日游】之三 梅花山 89P
- 82.【南京二日游】之二 明孝陵 50P
- 83.【南京二日游】之一 玄武湖 78P
- 84 中達(dá)海南之旅(十二)海南島返程 46P
- 85 中達(dá)海南之旅(十一)興隆熱帶植物園 63P
- 86 中達(dá)海南之旅(十)興隆咖啡文化博覽園 55P
- 87 中達(dá)海南之旅(九)萬寧首創(chuàng)奧特萊斯 42P
- 88 中達(dá)海南之旅(八)興隆銀湖酒店 63P
- 89 中達(dá)海南之旅(七)天涯海角、圣旨博物館 91P
- 90 中達(dá)海南之旅(六)鰲山壽谷 52P
- 91 中達(dá)海南之旅(五)南山文化旅游區(qū) 93P
- 92 中達(dá)海南之旅(四)日月灣、興隆華僑橡膠博物館 55P
- 93 中達(dá)海南之旅(三)分界洲島 90P
- 94 中達(dá)海南之旅(二)博鰲亞洲論壇、玉帶灘 71P
- 95 中達(dá)海南之旅(一)鄭州飛海口 62P
- 9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卅一:我不想說再見 84P
- 97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十:世博園四 87P
- 98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九:世博園三 66P
- 99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八:世博園二 82P
- 100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七:世博園一 84P
- 101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六:夜驅(qū)奈曼旗尋找沙漠 79P
- 102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五: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75P
- 103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四:行走在美麗的長白山脈 79P
- 104.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三:過鏡泊湖進(jìn)入吉林省 76P
- 105 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二:興凱湖訪友到農(nóng)家 74P
- 106.大東北自駕游之廿一:虎頭要塞 76P
- 107.大東北自駕游之二十:中國東極黑瞎子島 79P
- 108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九:三江平原看北大荒 79P
- 109.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八:沿小興安嶺去伊春 83P
- 110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七:五大連池看火山 76P
- 111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六:神秘大興安嶺 84P
- 112.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五:神州北極后看白樺林 83P
- 113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四:漠河北極村 86P
- 114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三:中國冷極根河 78P
- 115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二:額爾古納到根河 72P
- 116 大東北自駕游之十一:再進(jìn)大興安嶺 61P
- 117.大東北自駕游之十:美麗的海拉爾河谷 76P
- 118 大東北自駕游之九:滿洲里看國門 71P
- 119 大東北自駕游之八:紅色滿洲里 76P
- 120 大東北自駕游之七:過諾門罕戰(zhàn)役遺址 77P
- 121 大東北自駕游之六:阿爾山中蒙口岸 71P
- 122 大東北自駕游之五:過烏蘭毛都草原 72P
- 123 大東北自駕游之四:桃木和蘇木草地打個(gè)滾 73P
- 124 大東北自駕游之三:錫林郭勒大草原 62P
- 125 大東北自駕游之二:過錫林浩特市 70P
- 126 大東北自駕游之一:北出張家口 70P
- 127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一)平遙古城、太行山 83P
- 128 西藏自駕五人行(二十)沙坡頭、再見黃河 69P
- 12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二)張掖丹霞地貌 85P
- 13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九之一)河西走廊、嘉峪關(guān) 67P
- 131.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三)敦煌莫高窟、玉門 81P
- 13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二)大草灘、阿克塞 55P
- 13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八之一)柴達(dá)木盆地、當(dāng)金山 62P
- 13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二)昆侖河谷、無極龍鳳宮 63P
- 13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七之一)昆侖山 62P
- 136.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二)可可西里 74P
- 13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六之一)唐古拉山口 69P
- 13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四)念青唐古拉山、那曲 72P
- 13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三)納木錯(cuò) 59P
- 14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二)那根拉山口 47P
- 14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五之一)天路,羊八井 51P
- 14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三)大昭寺 60P
- 14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二)布達(dá)拉宮 73P
- 14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游覽 72P
- 14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三)布達(dá)拉宮夜景 52P
- 14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二)拉薩河、墨竹工卡 51P
- 14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三之一)林拉公路、米拉山口 56P
- 14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四)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68P
- 14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三)過林芝回游雅魯藏布江 63P
- 15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二)色季拉山 61P
- 15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二之一)魯朗林海 68P
- 15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五)波密縣、通麥天險(xiǎn) 68P
- 153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四)松宗鎮(zhèn)看盔甲山 66P
- 154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三)帕龍江看冰川 58P
- 155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二)然烏湖 55P
- 156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一之一)安久拉山 56P
- 157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六)怒江大峽谷 60P
- 158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五)怒江七十二拐 54P
- 159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四)業(yè)拉山 59P
- 160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三)東達(dá)山 65P
- 161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二)瀾滄江 59P
- 162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之一)拉烏山 65P
- 163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四)靈芝河、芒康縣 58P
- 164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三)巴塘縣、金沙江 52P
- 165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二)挖蟲草、海子山 52P
- 166 西藏自駕五人行(九之一)理塘感受高反 52P
- 167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三)茶馬古道、卡子拉山口 68P
- 168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二)木雅圣地、新都橋 57P
- 169 西藏自駕五人行(八之一)再上折多山 67P
- 170 西藏自駕五人行(七)跑馬山 70P
- 171 西藏自駕五人行(六)康定縣 29P
- 172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三)受困折多山 48P
- 173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二)大渡河、瀘定橋 39P
- 174 西藏自駕五人行(五之一)過二郎山 45P
- 175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二)汶川地震遺址 48P
- 176 西藏自駕五人行(四之一)都江堰 68P
- 177 西藏自駕五人行(三)重慶朝天門、渣滓洞 52P
- 178.西藏自駕五人行(二)三峽大壩 61P
- 179 西藏自駕五人行(一)過襄陽至宜昌 25P